语文高一PBL1导读

选择篇目:

  • (三)《论读书》(叔本华)
  • (四)《我们能从书中获得些什么?》(伍尔芙夫人)
  • (十)《查的书与读的书》(〔意〕翁贝托·埃科 / 文   李婧敬 / 译)
  • (十二)《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雷达)

导读正文:(阅读——方式、目的和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探讨了阅读的方法以及阅读的不同内容和其价值,由两篇历史上的名家评论和两篇现代的反思性议论文构成。

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在文章《论读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方法、要领、意义等观点,深刻的批评性思想和直白的论述清晰地指出了坏书对于社会风气和文化道德的影响,同时指出一般人对坏书的追捧会使“时代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此外,叔本华还指出,稍有空闲就读书而不思考,任使自己的思想无力地被作者东拉西拽,这种做法容易令人思维麻痹,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同时,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动的精华,只有多次重复地精读才能领略到伟大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我们能从书中获得些什么?》探讨了相似的问题,提出了作家工作的艰难,指出在读书时要“摒弃先入之见,而尽量适应作者,设法进入作者的境界”才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思绪。同时,文章先提出充分理解书籍内容并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需要极高的文学造诣,进而提出读书是为了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给出正常的评价,并指出优秀的读者的中肯的评价会影响到作家的写作,进而使坏书越来越少,使时代的文风变得更充实丰富。

相比之下,《查的书与读的书》的思路相对简单,主要讨论了新式文化载体对各种书籍的影响,提出“‘用来查阅’的书价格昂贵,使用起来也相当费劲,这类书完全可以被取代;而用来品读的书是任何电子玩意儿都无法取代的”。文章列举了古人伟大的发明——把纸组装起来的记录文字的工具的诸多好处,最后乐观地断言“握在我们手中的始终是书”。

《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更接近现今的时代。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阅读的价值不在于阅读媒介,而在于内容。电子阅读的威胁不在于其方式,而在于它的便捷性对内容的影响。同时,作者指出,读者水平下降,进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水平。网络改变乃至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但是,对于经典文学,作者保持了乐观的看法,认为有深度的文学阅读虽面临时代的挤压,但其本身的经典性不会因此受到根本性威胁,真正的杰出作品绝不是消费时代的信息碎片和快餐文化可以架空的。

相信同学们必定会在这个单元中批评与赞许、悲观和乐观的不同风格的文字中得到只属于自己的收获。

总结摘录

3 论读书 叔本华

经常读书,稍有空闲就读书,这种做法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令人思维麻痹,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

读书能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写作的能力,但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是一个先决条件。

无数坏书偷偷夺去了世人宝贵的光阴,使他们无暇顾及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对他们的论述没有多大意义。”

一般人往往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里,除了少数幸运者,人类的英华巨擘几乎都得遭灾罹难,他们贫寒困苦,命乖运蹇,而荣华富贵则为庸碌鄙俗者所享有。

4 我们能从书中获得些什么? 伍尔芙夫人

放弃偏见,容纳作者书籍中的世界,跟随作者的思维路线

在同类书籍中比较,自主思考,判断书籍的优劣。根据你的见解,运用你的理智去获得自己的结论,不必接受别人的观点。

在阅读时不可能放弃自己出于灵魂的感受和内心的启示而对书籍的评价,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鉴赏能力也会上升,会主动地避开低劣的作品,欣赏优秀的书籍。有鉴赏能力的读者们普遍给出的发自内心的评价也会影响到作家,使他们写作时更谨慎,书籍也会变得更加充实丰富。

10 查的书与读的书 〔意〕翁贝托·埃科 / 文   李婧敬 / 译

图书分为两种,一种用来查阅,另一种用来品读。用来查阅的书完全可以被电子设备取代,而用来品读的书是任何电子玩意儿都无法取代的,属于一种永不过时的科技奇迹。书始终都会被握在我们手中。

12 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 雷达

阅读的价值不在于阅读媒介,而在于内容。电子阅读的威胁不在于其方式,而在于它的便捷性对内容的影响。快捷的发布和阅读方式会导致文章内容浅薄,读者水平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水平。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事物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人们的忧虑无法改变客观规律,读者们永远是懒惰的,他们还是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文化水平该降低还是会降低。

网络改变乃至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而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有长度有宽度的文学阅读虽面临读图时代的挤压,甚至面临大众文化的重新选择,但其本身的经典性不会因此受到根本性威胁。真正的杰出作品绝不是消费时代的信息碎片和快餐文化可以架空的。

13 碎片化阅读要“量中求质” 卢泽华(分歧较大)

作者的观点:在碎片化阅读时要挑选较为优秀的内容进行阅读才可以从中获取有用的知识。

我的观点:阅读分为两类,求知的阅读和消遣的阅读。这两类阅读之间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很明显,碎片化阅读大多数时候属于后一种。人类的生活需要消遣。如果一直都在阅读高质量的深度信息,一来疲倦不堪,二来信息量太大,我们无法消化吸收。在学校的生活中,长而完整的自主时间很多,我们不用担心阅读学习不够的问题,反而应该担心学习得太多以至于无法接受。所以,我们作为学生,在求知的阅读中应挑选优秀的内容,尽量获取知识,而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消遣放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